改写后的版本:
看抗战影视剧时,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夸张的场面——鬼子的炮楼总是轻松被攻破,狙击手能精准地通过狭小的枪眼击中敌人,甚至手榴弹能从一尺见方的小孔里投进去,还有人拿弓箭射“糖葫芦”。如果这些情节被那些亲历过抗战的老兵看到,恐怕会气得直接给导演几个耳光。炮楼这么坚固,难道我们就应该用那种轻松的方式来攻克它吗?我们在抗战中艰苦作战、浴血奋战了十四年,付出了三百八十万将士的生命,难道这一切就该被这样草率的影视剧所误导吗?
根据权威资料显示,抗日战争历时十四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三千五百万人,其中军队伤亡达到三百八十多万,歼灭日军一百五十万、伪军一百一十八万。而更多的伪军在日本战败前“反正”,这些叛徒有的被“劝降”,有的被胁迫。文强,原军统东北办事处处长、东北保安司令部督察处处长,就曾因“劝降”上百万伪军,被蒋介石特批晋升为中将。这些伪军的“归降”、“反正”或“投诚”到底该如何定性,是个复杂的难题。抗战老兵们常常回忆起,这些曾铁了心当汉奸的伪军,到了关键时刻,他们的顽抗也是极为可恨的。
曾担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爆破手的张增林回忆,在刘官屯歼灭战中,日伪军的顽抗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时,他亲手点燃了四十公斤黄色炸药,将鬼子的炮楼炸飞,自己却被炸飞的砖瓦砸成了骨折伤残。说到鬼子的炮楼,许多抗战老兵都恨得咬牙切齿。参加过百团大战的老红军、老八路白朝定和游击队员刘火星等人回忆,日军的炮楼不仅坚固,而且防守严密。想要攻下这些炮楼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八路军当时没有重型炮火,国军的炮火也寥寥无几。虽然八路军缴获了一些日军的迫击炮,但炮弹极为稀缺。游击队有一些自制的土炮,但土炮的威力远不足以摧毁日军的炮楼。
展开剩余75%并非所有八路军部队都能拥有迫击炮,即使有,也很难对日伪的碉堡群造成实质性的威胁。有时候,炮弹甚至比碉堡的数量还少,这样的战争怎么打得胜呢?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靠炸药包破坏碉堡。因此,所谓的“土坦克”便应运而生。然而,“土坦克”并不像影视剧中那样刀枪不入,老兵们常常感慨:“当土坦克靠近炮楼时,如果爆破手还活着,他们就会在炮楼下挖个洞,把炸药包送进去,试图摧毁炮楼。但在敌人严密的防守和交叉火力下,土坦克很难成功接近炮楼。”
这些“如果爆破手还活着”的字眼,透着多少血与泪。抗战老兵们在回忆时提到,老蒋不给八路军提供足够的弹药,八路军使用的炸药大多是自制的黑火药。有时候,摧毁一个炮楼需要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火药。要将这么多火药送进敌人的防线,需要牺牲多少战士,可想而知。张增林所在的冀南军区第七旅二十团,也算是正规部队,但他们攻打刘官屯炮楼时,仅能用四十公斤黄色炸药,再配合一些黑火药来摧毁炮楼——这里的黄色炸药威力要远远超过黑火药。
1941年10月,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和政委宋任穷决定以第七旅兵分两路,分别进攻武官寨和刘家屯两个日伪军据点。刘官屯据点尤其坚固,约有100多亩的面积,四周围墙高达10米,厚度超过4米。大炮楼更是高达五层,足有30米高。为了守住这个据点,日伪军还强迫百姓挖掘了三道五米宽、四米深的壕沟,防守力量相当强大,总共有四五百人。而八路军能投入的主力,仅有一个二十团。
为了攻占这个坚固的据点,第七旅决定在夜间发起攻击。1941年10月11日,二十团趁着狂风大作、天色昏暗时悄悄行动,成功刺杀了伪军哨兵。没等打开围墙大门,八路军潜入的消息便被发现,伪军迅速反击,机枪、步枪、掷弹筒、手榴弹同时攻击,弹片飞舞,轰鸣声不断。张增林回忆:“日军利用大炮楼的高度,从上面朝我们投掷大量手榴弹、燃烧弹和毒气弹。靠近围墙的房屋被烧毁,火势越来越大,整个天空都被火光染红,浓烟弥漫,呛得我们无法呼吸。”
面对这种情况,八路军只能依靠炸药摧毁敌人防线。为了摧毁刘官屯的大炮楼,第七旅的指挥官和二十团的干部亲自参与了挖地道的工作。经过三天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挖通了距离炮楼仅数米的一条地道。张增林背负着炸药,孤身一人将四十公斤黄色炸药和两桶黑火药送入地道,并准备引爆。
然而,战争的紧迫感使得张增林来不及撤退。最终,他决定就近引爆炸药:“一声巨响,炮楼如同飞机一样冲天而起,震耳欲聋。大地颤抖,黑烟与尘土弥漫开来,整个战场被震得摇晃不已。”爆炸的震动甚至打破了周围村庄的窗户,砖瓦泥土四处飞扬。张增林和战士们也被飞散的砖块砸伤,整个突击队的成员都被烟雾笼罩,几乎无法喘息。
等到烟雾散去,张增林和战士们发现那座五层高的大炮楼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坟包。八路军开始“挖坟”捉拿俘虏,先是抓到一个翻译官,然后挖出了一个日本兵。这个日军显然是个亡命徒,刚恢复了一点体力就试图引爆手榴弹。幸好,王士英和李广和及时制服了他,避免了悲剧的发生。接着,八路军抓获了七个活鬼子,还有三个趁乱逃跑的鬼子被击毙。经过这场战斗,八路军全歼了刘官屯据点的日伪军,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和物资。
这场战斗的指挥官,包括易良品旅长、徐绍恩团长和李汉英政委,最终都在随后的战斗中牺牲。而张增林也因爆炸伤残,留下了终身的伤痕。抗战中的艰难与残酷,数不清的英勇战士为国捐躯。读者们,看看抗战老兵的回忆录,再看看那些为博眼球而胡编乱造的影视剧,是不是心中也有许多话想说?
发布于:天津市极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