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21日,为了纪念红军长征时在华家岭发生的战斗以及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红军烈士,甘肃省会宁县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仪式上,原红33军99师师长王波亲自出席并发表讲话,向在长征途中英勇牺牲的副军长罗南辉以及887名红军战士致以深切的哀悼。
罗南辉,这位在长征中为革命献身的高阶军官,是红军历史上较为知名的牺牲者之一。根据他当年部下的回忆,罗南辉一贯以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关心士兵的生活而著称,因此在红军内部享有极高的威望,被誉为“兵王之王”。徐向前曾如此评价他:“罗南辉同志是红军中一位非常出色的指挥员。他的牺牲对我军来说是巨大的损失。罗南辉为党所奉献的精神,与华家岭的英勇精神相得益彰,他的名字将与华家岭永远并存。”
罗南辉早年曾加入四川的川军,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负责兵运工作。在正式调入红军工作之前,他曾参与党的地下活动,留下了不少令人称道的故事。1930年初,四川军阀刘湘为了制约中共在重庆的影响力,采用了卑劣的手段,雇佣了一批曾经熟悉共产党情况的叛徒,成立了第21军特务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领头人物包括原共青团四川省委宣传部长宋毓萍以及中共川东特委的军事干部贺蜀筠。随着这一行动的展开,中共四川省委的若干重要领导干部相继被捕,很多同志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
展开剩余77%1930年底,罗南辉领导的广汉起义失败后回到成都。当时的成都正处在最严重的白色恐怖时期,许多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部分人叛变投敌,给党组织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罗南辉接到中共四川省委的指示,前往成都组织锄奸小组,清理一批叛徒,打击那些出卖革命事业的人。他被任命为锄奸小组组长。
然而,即使罗南辉处理了大量叛徒,敌人依然不断进行破坏。1931年春,中共川东特委再度遭遇敌人破坏,导致特委军委书记陈劲言被捕并英勇牺牲。许多文章在提到这段历史时,往往没有对陈劲言的名字做足够的考证。在此需要澄清的是,陈劲言原名静思,四川省隆昌县人。1930年9月中共川东特委成立时,他被任命为特委军委书记,领导川东及川北17个县的武装斗争。陈劲言因叛徒出卖在1931年1月28日被捕,经过严刑拷打,英勇牺牲,年仅22岁。
在陈劲言牺牲后,组织决定将罗南辉调往万县,接任川东特委军委书记。罗南辉赶往万县的秘密联络点——顺和旅馆,然而,他并未料到这个地点早已暴露。当罗南辉刚一出现,便被敌特人员抓捕。幸运的是,敌人并未认出他的真实身份。当时敌人只知道有一位共产党高级干部来接头,却并未确认其身份。罗南辉身上携带的介绍信没有写明他的真实姓名,只写了化名,虽然信中未暴露他的身份,但还是让敌人心生疑虑。
面对敌人的审讯,罗南辉迅速察觉到敌人并未识破他的真实身份。他机智地装作高兴的样子,毫不犹豫地承认自己是共产党。他的态度和言辞给敌人留下了“老实人”的印象,反而使敌人产生了疑惑。罗南辉知道自己如果继续隐瞒,敌人定会加大逼问力度,但他选择迎合敌人的预期,彻底迷惑了对方。
当敌人问他是否是“地下交通员”时,罗南辉装作笨拙地回答:“是的,我只是个送信的,平时就在街上给人跑腿。”面对敌人疑问,他进一步谎称自己曾在水烟铺当过学徒,后来水烟铺关门后才开始做这种小活,拿着信件送到指定地点,赚取一些微薄的报酬。
敌人对他的陈述毫无怀疑,甚至未曾深入探究,认为罗南辉只是个穷苦的劳动者。罗南辉巧妙地通过讲述自己饥饿的生活来引起敌人的同情:“我天天吃不饱饭,真希望能找到个稳定的地方吃饱。”这一番话让敌人对他的身份更加放松了警惕。最后,罗南辉甚至趁机恳求敌人给些食物,表现得完全不像一个革命干部。
尽管如此,敌人还是决定将他关押起来,以确认他的身份。罗南辉最初被关押在巴县监狱,后来由于监狱人满,才被转移至重庆反省院。这里是敌人用来迫害共产党员的一个地方,几乎没有人能从那里全身而退。敌人使用了各种手段对罗南辉进行逼供,但他始终保持着冷静,未曾透露任何信息。为了进一步试探,敌人故意宣布要释放他。令敌人没想到的是,罗南辉竟然痛哭流涕,祈求不要放他出去,因为在监狱里,他至少能吃饱饭。这一出“反其道而行”的表演彻底打乱了敌人的判断。
最终,敌人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信息,便失去了耐心。罗南辉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果敢,成功躲过了这一劫。
1931年底,罗南辉出狱后,继续领导省委锄奸组,清除了一批汉奸和特务,为保卫省委和特委的安全立下赫赫战功。1932年初,罗南辉被调往南充,担任南充中心县委书记,负责当地的工作。1933年,他领导升钟起义,之后又被调往川军29军,从事兵运工作。此后,他指挥起义队伍,最终改编为川东游击队。
1935年3月,罗南辉被任命为红33军代理军长。同年,红五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33军改编为红五军,罗南辉继续担任副军长。在执行北上任务时,红四方面军遭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1936年10月23日,在华家岭战斗中,罗南辉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28岁。
发布于:天津市极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